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四个着力点

发布时间:2019/05/27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他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被民众普遍接受、深刻理解和切实践行,首先要从民众社会生活点滴中寻找到其落地生根的土壤,让民众在日常言行举止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具体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应在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坚持教育育人主渠道,找到融入关键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绝非一日之功,教育育人是基础,也是主渠道,应贯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方方面面。必须坚持分类施教、逐步推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扎根到广大民众的道德意识之中。一要强化家庭教育。尤其注重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的育人作用,用爱心、耐心来教导与引导,使孩子们从心灵深处融入核心价值观。二要狠抓学校教育。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价值观塑造需要,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三要加强社会实践教育。鼓励不同年龄段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青少年志愿服务基地、进社区、走基层等实现再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强化社会宣传引导人,探索融入契合点。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以下三个方面,并加强宣传引导。一是融入大众文化,通过大家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比如动漫、戏曲、音乐、影视、小说等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可以借鉴“宪法日”的成功经验,设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日”,加大对其宣传和学习力度。二是融入传统文化。由于人们的思维、生活方式深受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影响,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来更容易为大家接受,可以借助“百家讲坛”类节目,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三是融入网络文化。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作用不可小觑,要充分借助多种新兴媒体的传播作用,比如网站、电子邮箱、微信平台、微博、QQ群等,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

树立典型模范感召人,产生融入共鸣点。道德需要引领,风尚重在培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先进典型模范引路,这些典型模范的积极实践,使理论化的、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更加生动具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融入社会生活离不开典型模范的树立。一是树立社会典型,引领社会风尚,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颁奖活动,让先进典型模范的感人事迹鼓舞一代又一代人。二是树立校园典型,塑造校园文化。树立校园里的“自强之星”“学习之星”“创业之星”等典型模范,为校园注入精神之“钙”。三是树立官员典型,打造为官标准。反腐倡廉,既要做到反腐抓细抓实,使官员不敢腐;更应该倡廉,树立像雷锋、焦裕禄一样优秀的党员干部典型,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标准,使他们不愿腐。

完善制度机制约束人,明确融入关注点。一套思想价值体系要在社会中找到客观存在基础,就必须被制度化、规范化。一方面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如学习新加坡把道德规范法制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宪法、各单位的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村规民约等。另一方面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选拔机制,健全评价和奖惩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察纳入到人才培养与选拔中,建立考察档案,对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理论创新成果和相关人员给予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对背离和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加以批评或惩戒,从而激励人们更加自觉自愿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齐抓共管、持续不懈。只有真正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内化为全体民众时刻奉行的日用常行,才能确立其核心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指导与引领作用。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


【新闻信息】导航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