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单位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03年3月,是新时期成立较早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之一,其前身最早可以追溯至1950年,作为中共创始人之一、时任湖南大学校长的李达亲手创设了马列主义教研室。

学院建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拥有“哲学” 和“马克思主义理论”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11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成为湖南省重点学科。拥有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等三个省级研究基地,建有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基地、湖南省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等两个省级培训基地。

全院现有专职教师52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0人,助理教授18人。教师队伍中,目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38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32人。教师中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湖南省首批智库领军人才1人,湖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湖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6人,获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标兵称号1人。

建院以来,学院教师锐意进取、勤奋工作,在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全院共主持各级各类项目10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发展研究报告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2项,国家级一般项目11项,省部级重点项目24项,省部级一般项目80多项。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40多部,编著或主编著作30多部,主编教材或参编教材28部,主编教学参考书2部、光盘2个。在《求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高等教育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周刊等重要期刊和报刊发表论文80多篇,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350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复印30多篇,被《新华文摘》全文收录4篇、摘要收录6篇。

近年来,学院教师先后获得各类奖励20余项。其中,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省“五个一工程奖”5项,获教育部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成果二等奖2项。自“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获国家精品课程以来,又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培育项目1项,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入选项目1项。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全国的影响力已显著增强,2013年初在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估中排在第六方阵,总分排名第11位。
 

湖南商学院



湖南商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南朝岳麓,东顾湘江。她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涵盖经、管、法、文、理、工、艺等学科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十三五”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全国首批百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三大主干学科入选2017年上海软科发布的“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25%。

学校始建于1949年,校园占地1454.836亩,建筑面积48万余平方米。现有总值1亿余元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00余万册的图书馆藏书。现设有14个教学院(部)、72个科研机构以及教育部首批批准成立的独立学院——北津学院。有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2.1万余人。有4个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5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1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级教育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省级高校创新团队,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有50个本科专业,其中,2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资助建设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有1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省级精品课程,8个省级优秀教学实习基地,4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湖南省普通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2016年与湖南湘江新区开展全面合作试点。

学校有教职工1308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者150人,具有副高职称者26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3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国政协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1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1人,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首席教授1人,“长江学者创新团队”首席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首届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1人,“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芙蓉学者计划”首届特聘教授1人并荣获“芙蓉学者”贡献奖,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13人,湖南省教学名师3人,获湖南省“徐特立教育奖”1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含培养对象)9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含培养对象)74人。

学校近五年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26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项、其他项目102项,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7项,国际招标项目1项,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数量在湖南省省属一般院校中名列前茅。目前是湖南省唯一一所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一、二、三等奖的高校。

学校遵循“至诚至信,为实为新”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以育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坚持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陶汝琴同学入选中国教育新闻网“2016年度十大教育人物”和湖南省“2016年度十大教育人物”之首。面向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近年来年度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7%以上,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学校对外交流日益广泛,已与美国、荷兰、英国、法国、爱尔兰等国家的1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办学和校际交流关系。

【学校概况】导航信息